2024年黑土地保护调查方案项目(9篇)

篇一:黑土地保护调查方案项目

  

  东北黑土生态保护论文

  东北黑土生态保护论文

  一、东北黑土的现状及问题

  1.资源破坏严重。一是水土流失严重。据水利部松辽委调查,目前东北黑土土壤侵蚀面积已达27.59万平方公里,约占土壤总面积的27%。水土流失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因素,主要是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采伐、开垦、放牧等,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目前,东北黑土区的黑土层厚度,由开垦之初的80—100厘米,减少到20—3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2%下降到了1%—2%。据专家估算,黑土地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的现状,如果不能及时遏止,那么再过半个世纪左右,东北黑土地将不复存在,变成土层瘠薄、植被稀少的荒漠地带。[1]二是建设用地的侵占。虽然国家一再要求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明确了各类开发建设活动都要严格贯彻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但实际上,为扩大生活区域、建设空间而压缩和侵占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城市建设中,为扩大城市居住和公共设施面积而侵占耕地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被建设用地所侵占是造成东北黑土急剧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土壤质量下降。从耕种时间长短与土壤质量下降的情况看,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耕种时间日益增加,土壤质量日益下降。另外,土壤污染成为黑土耕地的另一大杀手。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按照食物链中的富集链原理,残留在土壤或植物体内的污染物也会随着农产品、畜产品转移到人体内,危及人的身体健康。[3]环

  保部土壤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目前每年中重度污染耕地在5000万亩左右,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其中东北黑土区占20%左右。[2]尤其是近年来,土壤污染呈现新老污染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特点,东北黑土的生态破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重局面。

  2.保护修复滞后。从世界范围内以往的经验看,对于黑土区域生

  态破坏的问题,如果采取得当的措施,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黑土地可以实现生态修复,已经得到了实践验证,涵养、修复耕地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休耕。上个世纪,美国黑土区由于大面积开垦草原,地表植被被破坏,水土保持功能丧失殆尽。美国主要采取少耕、免耕、套种等技术措施,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前苏联面对乌克兰平原的大面积风蚀灾害,经过专家科学论证,并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广了保土轮作、保留根茬、套行耕作、无犁壁耕、在地缘种植高秆作物当围篱等办法,使土壤得到了恢复性治理。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实际行动却表现滞后。一是土壤休养生息不足。由于我国主要粮食产品供求形势一直紧张,农田休耕难以在东北黑土区域内大规模推行,不可能完全照抄照搬这些经验,只能采取轮作、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修复土壤,恢复地力,对于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所采取的行动与前苏联和美国相比,无论规模、力度都小得多。二是土壤污染治理迟缓。对于农药化肥过度使用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1992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的具体时间表。我国也禁止了40种化学农药在蔬

  菜上使用,但实际使用化学农药总量并未下降,化学农药在全部农药中占95%以上,生物农药不足5%,这一问题在东北黑土区域内同样存在。东北黑土污染的另一大“杀手”是重金属污染。2011年初,《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重金属污染的防治纳入到国家的规划中,[2]但东北黑土并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三是水土保持不力。从我国现阶段的摸索实践看,虽然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没有大规模开展,只是局部进行。目前,黑土区域四省区的水土流失率仍然居高不下,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水土流失率分别为67.20%、30.98%、16.49%和21.97%。[4]

  3.补偿机制缺位。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多年来,东北黑土资源的生态补偿缺位的问题,没有得到各级政府的应有重视。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资金来源,依据以往政府投资项目的惯例看,主要

  应依靠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的专项资金两种方式。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还没有专门用于黑土生态修复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已经施行的粮食补贴,是以粮食生产为目标的,与土壤的修复没有关系。而以项目工程为主要载体的补偿方式,也仅仅局限于土地整理项目,与土壤的生态修复也并非完全是一回事。另外,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所需投放的财力和时间,也远非土地整理可比。虽然2002年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曾倡议发起的“黑土地保护行动计划”,对黑土地进行为期20年的综合治理,总投资288亿元。但是,这些投入

  与实际需求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据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测算,以黑龙江为例,如果恢复到垦荒初期的水平,大约需要用50年左右时间的持续投入,累计直接投入资金按不变口径计算需1000多亿元,如果全面启动东北黑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投入所需资金规模保守估计也将达到7000亿元。

  二、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战略意义

  我国耕地不足世界的10%,却要养活20%的人口,任务十分艰巨。因而对我国这样一个耕地偏少、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如何使曾经肥沃的东北黑土得到理想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战略意义十分重大。1.保护稀有黑土资源。黑土地是在寒冷气候的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大约需要400年时间的漫长积累。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是难以再生的珍稀资源。黑土区域在世界上主要有三块:一是乌克兰第聂伯河流域的黑土带,总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作物种类繁多,产量很大,素有“欧洲粮仓”之称;二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带,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土壤肥沃,是美国生产玉米的最大产地,尤以生产棉花、棉籽油和硬木等而著名;三是中国东北黑土带,面积10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中面积最小的,仅占全部黑土面积的25%,并且也是耕作的历史最长,单位面积生产粮食最多,土地肥力下降幅度最大的。东北黑土以占全部国土十分之一的面积,却产出了全国五分之一的粮食和三分之一的商品粮,对东北黑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2.维护

  国民生命健康。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高达18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化肥使用量大约为5800万吨,亩均使用量是全球最高的。我国东北黑土在耕种期间使用的农药和化肥进入黑土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和激素的有机污染,已经远远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使粮食品质急剧下降,食品安全水平降低,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均耕地少,土质肥力偏低,这是为提高单产而不得不为之的权宜之策。在我国各种类型的土壤中,只有东北黑土,在不施加化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出与施用化肥同样高产的粮食作物。也只有这样的粮食作物,才是既能满足需要,同时也是对人的健康无害的。因此,保护和修复黑土地,让黑土保持生产高品质的粮食,对于维护国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3.掌控国家粮食安全。由于在农业科技进步和高产作物增加作用下的粮食增产,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黑土层日渐变薄、耕地质量下降的严峻现实,导致农民和有关部门放松了对耕地质量的保护。长此以往,最终将直接威胁到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使我们将在深受外粮低价冲击之后,转而再直接面临遭受外粮的高价盘剥的危险。另外,从国外引进的转基因食品,已经充斥了整个国内食品市场。在西方发达国家,转基因食品只能作为牲畜饲料,不能给人直接食用。但是,由于转基因食品的高产和病虫害发生率低等优势,转基因食品被国内一些粮食贸易和生产商大量引进,成为我国食品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华民族的种族危害,是否真正如一些专家所担忧的,是一种基因毒药和基因炸弹,现在还难以估量。在此种情况下,实施东北

  黑土的生态修复,就是巩固和扩大非转基因黑土食品市场,遏制转基因食品的蔓延,减少其对我国人民的潜在危害。实施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后的黑土粮食产品,不但是非转基因的安全食品,而且完全可以打造成不同于现有食品市场体系的一个独立体系,具有极高的安全边际。可以说,实施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不仅是加强保护和科学利用东北黑土资源的一个举措,也是挽救种族危亡的一次前瞻性战略行动!

  三、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主要路径

  对东北黑土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多措并举。从理论上说,应该采取的措施大概包含以下方面。1.科学规划,界定主要范围。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一是要按照部署的全局性与发展的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普查取得翔实资料和可靠依据的基础上,沿着世界性土壤生态修复的主流趋势,制定出适度超前、切实可行、科学完善的实施方案。二是按照规划的刚性和操作的柔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应界定的范围和对象进行总体安排和控详指导。三是按照工作的长期性和效果的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对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在实施的起止时间、方法步骤、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周密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确保取得预期的成效。2.建设载体,确定主体项目。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前提,是保持现有黑土不再受到新的侵蚀破坏。因此必须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以动态的保,取代静态的保;以积极的动,取代消极的动等。根据实际经验,对于东北黑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可以借鉴水土保持的一些典型做法,以项目建设的形式进行。一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和强化库河渠沟水利网络的防洪、排涝、蓄水、抗旱作用。二是实施天然沟壑河流支岔的小流域治理,确保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不再扩大。三是在丘陵地带打造水平梯田,岗坡地带按等高线改变垅向,防止水土流失。四是小沟渠实行U型沟槽草编网络覆盖植被,营造网片带与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减少风沙洪涝灾害。这些项目,是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黑土面积能够逐步扩大、厚度逐步增加的具体措施,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取得预期效果。3.增加补偿,防止黑土退化。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废弃物约40多亿吨,其中畜禽粪便排放量约26.1亿吨,农作物秸秆7亿吨,这些废弃物大约有20%产生在东北黑土区,如果不能及时转化处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2]如果用于造肥还田,则变废为宝,使东北黑土得到生态修复,让黑土的土层厚度慢慢积累,土壤肥力慢慢恢复,有机质逐渐增加和不断累积。连续施用过腹还田的农肥和适量秸秆还田,可以补充

  和平衡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新鲜有机质,疏松土壤,逐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提高土壤肥力。依据这个机理,一是通过养殖业实现秸秆与粮食的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城粪和城市垃圾加工造肥还田,通过沼气厌氧发酵增肥还田,实现有机质补偿需求。二是通过普及推广无磷洗涤剂,强化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等办法,解决城粪和生活垃圾下乡还田脱毒的减害问题。三是通过划区建厂制备商品有机肥,施行定点收购、以质论价、按田发售的办法,推进生态农肥积造标准化与实体化,推进生态农肥产业市场化与专业化,推进生态农肥购销区域化与订单化,确保有机质补偿比例和品质的不断提高。4.拓展手段,实行绿色种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实行绿色种植,也是保护生态最重要的途径。在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区域内,具有广泛应用于各种先进的生态生物技术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使东北黑土的生态肥力得到生养和修复具有十分可靠的技术保障。一是普遍实行种植业主栽作物玉米、大豆、马铃薯和杂粮的四区轮作,利用不同作物对有机质的不同需求,以调节各类营养的吸收与积蓄。二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一年一测,一土一测,按照科学配方不断提高生态农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化肥残留。三是实施生物灭虫、水田养殖、蚯蚓改土、磁力复壮等科技手段,综合运用低投入、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率的现代措施。四是应倡导由地方政府与农业科学院等权威科研机构联合协作的方式,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技术,实施急需项目的科技攻关,不断研究加速黑土生成和复原的新技术、新方法,并不断投入到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实践中去。5.强化支撑,壮大企业群体。企业化管理是现代生产方式的产物,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有效率的管理方式。随着现代化农业耕作方式的兴起,一大批资金雄厚、科技领先的农业企业,将逐步取代小家小户的分散经营,这将更有利于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实施。这些农业企业发展壮大,遍布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成为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主力和支撑。依据这个条件,可以形成分工明确、衔接紧密、协作有力的企业群体。一是在东北黑土生态修复的领域内,以畜牧业为良性循环起点,实行规模养殖,配套建立沼气造肥和生态农肥积造企业,增加生态农肥总量。二是以种植业为基础,建立规模化种植业联合体或种植业合作社。三是以加工业为增值手段,建立粮油加工、畜禽产品加工、果菜加工和秸秆饲料加工的产业群体。四是在饲料、养殖、农肥、沼气四企合一的基础上,加快黑土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分工分业的进程,建立农机、农艺、育种等生产和销售的实体企业和仓储、运输、建工等服务型企业,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专业化进程,使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整个产业链条紧密衔接,并不断扩展增值空间,形成良性循环。6.构筑优势,打造知名品牌。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如果仅仅是一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封闭系统,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东北黑土在保护和修复中壮大,在壮大中保护和修复,形成具有强大造血功能和自我壮大能力的长效机制的唯一保证就是产品,产品是出路,也是生命。一是突出东北黑土传统农产品野生、原生、非转基因的自然属性,加快繁育和健全粮豆畜禽良种体系,使黑土产品以纯天然、纯绿色和非转基因的优秀品质,尽快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二是以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理念、审美观点、营养学说与饮食习惯为指导,打造出特色鲜明、质优物美的东北黑土知名品牌,以原生战胜舶来,以质量战胜倾销,赢得广大用户的认同。在高端市场炒热叫响,扩大东北黑土产品的知名度与竞争力。三是建立和完善系统化、制度化的东北黑土产品长效宣传机制,引导食品绿色消费、安全消费的发展潮流,确保持久的旺销势头,以此来及时化解市场风险。四是国家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利用国外粮商以

  低价倾销争夺市场之机,大量购入外粮,扩大畜禽养殖;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强化加工增值,破解境内外设置市场壁垒的风险。五是应通过国家有关部委的牵线搭桥,促成黑、吉、辽、蒙四省区黑土区域联合经营,协同动作,共同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

  四、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保障措施

  东北黑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必须从一开始就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使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得以彰显,重要

  性得以体现,确保其取得预期效果。1.尽快立法保护,实行红线管理。虽然现在《水土保持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等国家法律,对于土地资源和土壤的保护都有涉及,但是,并没有任何一部关于保护和修复东北黑土这一珍稀土地资源的专门法律出台,国家应尽早立法保护,出台专门的保护性法规和具体政策,划定保护红线,严格制止对黑土资源的掠夺性生产经营;严限建筑占地,因特殊原因确需占用的,要搞好表土移存、置换造地、占一补一等补救措施。在依法加大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专项资金收缴力度的同时,将土地出让金按照一定比例用于土地生态修复。在国家没有出台具体的法律之前,可由东北黑土区域的四省区,先行出台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对东北黑土的生态修复予以明确,提前施行,待条件成熟时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修订完善,科学整合,上升为国家法律。2.划分保护区域,完善管理体制。为确保对黑土资源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国家应依据土壤类型的差异和所属行政区域的不同,把东北黑土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黑土资源保护区。在各保护区内设立管理机构,配备领

  导班子,负责黑土资源保护和实施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事宜。在保护区内,要严格做好各项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土地、资金、物资和用工管理制度;建立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实行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等级评定和进度评定制度,把工作成效与工资奖金、评先选优与晋级提职紧密挂钩;建立督办考评制度和竞争上岗制度,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通过有效的法律规范和政策疏导、利益驱动和典型引领,把全民化参与、公司化管理、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化运营融为一体。3.建立补偿机制,稳定资金支持。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资金,应通过多个方面筹措,以建立多层面、多渠道的资金补充机制,保证其稳定性和长期性。国家应在东北黑土区域内实行特殊政策,参照粮食补贴并以更高标准,以工程立项的方式,持续投入巨资对珍稀的东北黑土资源进行耕地生态专项补偿;在国家立项获得通过之前,可暂由东北四省区先期投入资金,把现有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改土、畜牧等政策性扶持资金统一纳入黑土生态修复框架内使用,使这项工作尽早启

  动;帮助围绕黑土生态修复办企业、上项目的外来投资者以及当地农民和大学毕业生争取贴息贷款和创业贷款;效仿体彩和福彩等特殊政策,发行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彩票和债券,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尤其鼓励社会投资者注入资金、创办企业,以黑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产出作为投资回报。只有这样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地吸纳资金,才能形成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支撑的源头和活水。4.推动先行试点,确保稳步开展。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中的很多措施和方法,其实早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人们并不陌生,可以视为对已实际应用和正在推广过程中的技术和做法的一种重组再造和整合创新。为切实提高这项工作的成功率,确保将来可以大面积推广和大量复制,可以先行试点。比如以黑土资源保护区为单位,以省为起点,确定东北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四级试点单位,逐步向整个黑土区域稳步高效扩展。每个保护区内,先行确定试点县,每个试点县先行确定试点乡镇,每个试点乡镇要先行确定试点村。四级试点在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统一制定规划,确定目标,细化措施,同步行动。努力使每个试点单位都在成为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先期受益者的同时,也成为黑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示范者。

  作者:李维波李鸣单位:佳木斯大学

篇二:黑土地保护调查方案项目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9.29?

  【字

  号】吉政办函〔2021〕141号

  【施行日期】2021.09.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吉政办函〔2021〕141号

  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松原市人民政府,有关县(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吉林省典型黑土区耕地保护面积分解表

  2.典型黑土区重点县(市、区)黑土地保护农艺措施任务分解表(2021-2025年)

  3.典型黑土区重点县(市、区)黑土地保护工程措施任务分解表(2021年

  度)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9月29日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印发的《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农建发〔2021〕3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东北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21〕11号)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吉发〔2021〕10号),进一步加强典型黑土区耕地保护,持续提高粮食稳产增产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坚持保护优先,推动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逐步改善黑土区耕地内在质量、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黑土地永续利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实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压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依法依规统筹安排相关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黑土地保护利用。

  ——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机制,坚持高位推

  动,探索构建吉林特色的黑土地保护体制机制,统筹实施地力培肥、农田建设、水土保持、环境治理、质量监测等工作。

  ——坚持科技创新、示范带动。突出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为载体,集中力量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示范带动全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水平整体提升。

  ——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统筹把握耕地地类,针对水热条件、地形地貌、耕作模式等特点,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突出综合治理,分区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技术措施。

  ——坚持农民参与、合力推进。强化黑土地保护政策宣传,充分调动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积极引导各类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在全省范围内形成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合力,推动黑土地保护利用迈上新台阶。

  三、工作目标

  在典型黑土区22个重点县(市、区)划定黑土区耕地保护区,总面积不低于2500万亩,连续5年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综合措施进行保护。

  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含标准化示范-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120万亩),治理侵蚀沟229条,实施保护性耕作等秸秆还田2000万亩和“有机肥+深翻还田”500万亩。

  到2025年,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1240万亩以上(含标准化示范-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面积600万亩),治理侵蚀沟1120条,实施保护性耕作等秸秆还田1亿亩次和“有机肥+深翻还田”2500万亩,实现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1g/kg,旱田、水田耕作层分别平均达到30厘米和20厘米以上,耕地“变薄、变瘦、变硬”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防治取得初步成效,黑土地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四、分区施策

  (一)中部半湿润区提质增肥。在长春市双阳区、九台区和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公主岭市、伊通县、梨树县等8个县(市、区),以完善耕作体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修复耕层为主攻方向,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条带还田、深翻还田、碎混还田等技术模式,配套实施机械深翻(松)、施用有机肥、土壤养分调控等技术。推行“一翻两免”耕作技术模式(即实施一年玉米深翻还田和两年免耕播种相结合)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快速腐熟技术,推动农肥堆沤还田技术模式应用。

  (二)东部湿润区固土保肥。在永吉县、舒兰市、磐石市、蛟河市、桦甸市、东丰县、辉南县、柳河县和梅河口市等9个县(市),以防治水土流失,修复农田生态为主攻方向,采取修筑梯田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配套建设截水、排水、引水等坡面径流拦蓄和疏导设施以及侵蚀沟治理工程,加强坡耕地整治和侵蚀沟治理。实施秸秆粉耙、深翻、碎混等还田技术模式和增施有机肥、土壤酸化治理等农艺措施。

  (三)西部半干旱区改良培肥。在双辽市、松原市宁江区、前郭县、长岭县和扶余市等5个县(市、区),以节水灌溉、培肥地力、抗旱保墒保土、改良盐碱为主攻方向,采取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盐碱化治理、节水灌溉等集成技术模式。在土壤瘠薄区域采取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调理剂等盐碱土壤综合改良措施。在具备灌溉条件区域推广“秸秆深翻还田+滴灌减肥或坐水种保苗”等技术模式。在风蚀严重区域,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技术模式和秸秆条带还田技术模式。

  五、实施内容

  (一)突出抓好秸秆还田。在适宜区域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对保护性耕作农机具优先补贴,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整县推进,积极建设高标准示范应用基地。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秸秆深翻还田,优化耕作制度,适宜地区改

  春整地为秋整地,在旱地采取秋季收获后实施秸秆机械粉碎翻压或碎混还田,水田采取秋季收获时直接秸秆粉碎翻埋还田。(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各相关市、县政府落实)

  (二)稳步实施有机肥施用。探索有机肥(农家肥)施用补贴政策机制,重点实施“有机肥+深翻还田”为主的综合技术模式,将有机肥田间贮存和堆沤用地按设施农业用地管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开展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堆沤腐熟和就地就近施用。探索有机肥与微生物肥料配合施用,提高土壤肥力。(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局共同牵头,各相关市、县政府落实)

  (三)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重点实施农田土地平整、田间机耕路、灌排渠道、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农田电网等综合设施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高产稳产、绿色生态、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各相关市、县政府落实)

  (四)持续强化农田水土保持。开展侵蚀沟综合治理,采取修建谷坊、沟头防护、截水沟、沟道滩岸防护、支毛沟治理及相关林草措施,遏制侵蚀沟道发展。开展坡耕地综合治理,重点推行“二改一修”建设,对坡度6度以下漫川漫岗耕地推行保土耕作和等高改垄,种植地埂生物篱带;对坡度6度以上坡地区域,修筑等高U型沟,种植灌木防冲带;对沟毁耕地实施“一修”,修筑渗井、秸秆填埋沟道、上层覆土,恢复垦殖。(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各相关市、县政府落实)

  (五)积极抓好农田环境治理。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每年采集测试土壤样本,到2025年,重点县(市、区)项目区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健康栽培等绿色防控技术及高效低风险农药,到2025年,农药利用率稳定

  在40%以上。开展盐碱地改良示范,在西部地区选择3个县(市、区)建设盐碱化土壤改良治理示范区,综合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改良措施,探索治理修复综合技术模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降低耕层含盐量和碱化度,连续实施5年,到2025年底建成示范面积6万亩。(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各相关市、县政府落实)

  (六)加快完善农田防护林建设。在不违规占用现有耕地前提下,深入实施中西部农田防护林网修复完善工程。对防护功能低下的退化防护林带进行修复改造,逐步提高质量,增强防护效能。对生理成过熟林带进行采伐更新,建设新一代防护林,调整优化防护林网结构,形成完备的农田防护林体系。2021年完成退化林带修复改造1.9万亩、成过熟林带采伐更新1.2万亩,到2025年累计完成退化林带修复改造8万亩、成过熟林带采伐更新5万亩。(省林草局牵头,各相关市、县政府落实)

  (七)着力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加快构建成熟、完善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和调查点,依托科研教学单位,分类型建立黑土地保护利用长期监测研究站。探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构建多源数据监测体系,针对耕地质量稳定性指标、易变性指标,科学分析耕地质量变化趋势。探索建立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价机制,对项目区开展执行期和任务完成时的数量和质量评价,监测工程实施效果。(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各相关市、县政府落实)

  六、构建长效机制

  (一)加快规划编制。制定全省黑土地保护规划,相关市、县政府对照省级规划制定本地黑土地保护规划,结合县域黑土区耕地分布划定保护区,面积不低于2021-2025年保护任务,合理安排相关措施实施计划。广泛征求专家和农民群众意见建议,做到规划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二)加强政策统筹。统筹推进吉林省“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和黑土地保护工

  程,落实黑土地保护有关政策、项目,加强相关资金分配使用的衔接配合。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综合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深松整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保护性耕作、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等项目。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等国家和省科研教学机构合作,筹建黑土地保护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东北黑土地研究院等3个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与高效利用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开展黑土地保护相关机理研究、黑土地耕地质量修复技术攻关、主要农作物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等4个领域专项攻关,切实增强科技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支撑能力。

  (四)强化示范引领。启动梨树等2个万亩级核心示范基地和22个千亩级辐射示范基地建设,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示范,每个县(市、区)培育30个示范样板村,探索建立“经营主体+生产基地+科研单位+农户”多元化合作机制。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示范户,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等先进技术及优质品种、机具综合示范,力争覆盖各重点县(市、区)70%行政村。

  七、完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各级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全面推行“田长制”,压实“五级书记”抓黑土地保护责任,统筹推动黑土地保护政策落实。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保护利用黑土地积极性,促进用地养地。每年5月上旬,项目完成验收后,各重点县(市、区)政府向省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程实施情况,汇总形成全省总体情况报省政府。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经费,按规定统筹整合黑土地保护相关项目资金,提升耕地占用税征管水平,用好用足土地出

  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有关政策,探索发行高标准农田专项债券,积极引导第三方服务机构、农业经营主体共同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切实加强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资金保障。

  (三)明确责任分工。各市级政府要做好对辖区有关县(市、区)工作计划进展的监督管理,检查验收任务措施实施情况。相关县级政府负责制定年度资金统筹使用方案,分解细化任务资金,编制本县(市、区)黑土地保护工程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并组织实施,落实到地块。各级财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协调落实资金,相关部门按职责落实工程任务,加强政策任务落实监督,共享相关监管信息。

  (四)强化监督考核。制定黑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黑土地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每年进行一次实施情况评估,每3年逐县(市、区)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县级政府班子及其主要负责同志绩效考核。增加黑土地保护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等中的指标权重,通过督查、考核、通报、约谈等方式,压实县级党委政府责任。

  (五)注重宣传培训。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的通知》(吉办发〔2021〕18号),强化黑土地保护科技人才队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创新农技人员职称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人员活力。加大黑土地保护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成效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黑土地、保护黑土地的良好氛围。

篇三:黑土地保护调查方案项目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圆园21年第22期长春地区黑土地现状调查及保护建议陈闯渊长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袁吉林长春130011冤摘要本文对长春地区黑土地面积尧分布尧理化性状等进行了调查袁随机走访了长春地区部分农技部门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当地农户袁分析了长春地区黑土地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问题袁包括长春地区黑土地保护治理的农机具不配套尧农民对黑土地保护积极性不高尧黑土地保护资金不足尧黑土地保护技术存在弊端等遥通过调研提出长春地区黑土地保护的建议袁以期为长春地区黑土地永续利用提供合理依据遥关键词黑土地保护曰现状调查曰问题曰建议曰吉林长春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DOI院员园援猿怨远怨1007-5739/躁援蚤泽泽灶援1007渊2021原5739冤22-0140-02援圆园圆1援22援059开放科学渊资源服务冤标识码渊OSID冤院黑土地是珍贵的土壤资源袁是野耕地中的大熊进一步剖析长春地区黑土地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袁针猫冶遥黑土地是一种性状好尧肥力高袁非常适合植物生对性地提出建议袁以期为长春地区黑土地保护提供依长的土壤袁是珍贵的农业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袁在据和指导袁确保黑土地永续利用袁夯实粮食安全基础袁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遥其在全球范围内涵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遥盖了较多的土壤类型袁除了典型的黑土外袁还包括1长春地区黑土地面积及土壤类型分布黑钙土尧栗钙土尧白浆土尧暗棕壤尧棕壤尧草甸土及水稻土[1]数据显叶东示北袁黑长土春市地保现有护规划纲总耕地要面积渊2017176.13要2030万冤曳hm文2被条遥件一般下形成来讲的袁黑黑土色是或暗黑指温带色半均湿腐润殖气候土壤草[2]遥原草甸植中属于典型黑土区面积168.87万hm2袁其件长春地区作为吉林省重要的黑土耕作区袁下辖榆地面积比例高达95.88%遥从长春黑土土壤袁黑土类所型占渊总发生耕树市尧农安县尧公主岭市尧德惠市尧九台区尧双阳区6个学冤看袁长春市现有土壤类型12个袁其中黑土区所占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县渊市尧区冤袁现有黑土耕作面积土壤类型有8个袁分别为院黑土类型袁面积占黑土区的168.87土质量万和等hm2级袁占吉林省黑水平较高袁粮食土面积产出的能36.7%力较遥强长袁是春市吉林黑型34.42%袁占黑曰草土甸区的土类19.47%型袁占黑曰新土积土区的类24.61%型袁占黑曰黑钙土区的土类省粮食生产的野压舱石冶遥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利用袁黑土地土壤板结尧孔隙减少尧通透性变差尧入渗能力下占黑7.87%土曰区的白浆土3.18%类型曰袁暗棕占黑壤土类区的型袁7.58%占黑土曰水区的稻土2.32%类型曰袁降袁黑土地耕层变薄尧有机质含量下降尧水土流失加棕壤类型袁占黑土区的0.55%遥剧尧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3]2长春地区黑土地部分理化性状长春市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遥产基地尧吉林省粮长春地区黑土区总体养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袁其食核心产区袁坚持狠抓粮食生产不动摇袁坚持野藏粮于中院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普遍偏高袁但是有机质含量却地尧藏粮于技冶的发展战略袁粮食主产区地位得到不断处于中等水平袁土壤酸化趋势未改变曰耕层过浅袁只处巩固遥本文以长春地区黑土地保护情况为对象开展调于东北四级较低水平袁成为黑土质量提升的障碍因素研袁采用随机走访与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长春之一遥地区一些农技部门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当地农户遥2.1此次对农技部门的调研主要包括长春地区黑土地的基本情况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主要包括黑土质平均2020有机质含量情况含量年长26.6春市g/kg地及袁力各级别所占比其评价中袁农测安试县有数据例机显质示平均袁全市含量有机为地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和不足之处袁对农户的调研主陈闯院长春地区黑土地现状调查及保护建议量最低遥东北区有机质等级划分标准院一级为高渊跃40g/kg冤袁二级为较高渊30~40g/kg冤袁三级为中度渊20~30g/kg冤袁四级为较低渊10~20g/kg冤袁五级为低渊臆10g/kg冤遥长春地区有机质一级土地面积为0曰有机质二级土地面积占全市的17.0%曰有机质三级土地面积占全市的76.1%曰有机质四级土地面积占全市的6.9%曰有机质五级土地面积为0遥以上数据显示袁全市有机质高水平含量基本处于空白袁而绝大部分属于中等级别袁今后应在提高有机质这项关键指标上探索可行性措施和增加资金投入袁从而不断提升全市黑土高级别有机质含量土地的比例遥2.2酸碱度情况由2020年统计数据分析可知院榆树市土壤pH值为5.9袁公主岭市pH值为6.17袁农安县土壤pH值为7.485.7全市袁袁双阳德惠土壤区市酸土壤土壤碱度pHpH平均值值为为值5.26.2为袁5.97城袁区九台袁土壤区与2014pH土壤值pH值为年为统5.15计值遥6.00高级相别比袁但是基本持酸化平趋遥势虽并然没有还是改处变于遥东今北后评价标袁在施准肥的与种较植方面应该加大宣传尧不断调整袁逐步改变土壤酸化趋势遥2.3长春地区黑土地速效养分情况评价数据显示袁全市速效磷尧钾2种养分含量不断提升袁其中院磷平均值43.1mg/kg袁处于东北标准一级渊最高冤水平曰钾平均值160.8mg/kg袁处于东北标准二级渊较高冤水平遥总体上看袁全市黑土耕作区农户重视化学养分的投入袁黑土有效养分供给充足袁这也为今后化肥减量提供了基础遥2.4耕层情况长春市黑土耕层厚度平均为19.5cm袁处于东北区四级渊较低冤水平遥由于耕层薄尧犁底层上移袁作物根系下扎范围浅袁不利于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遥同时袁化肥集中于较少土层区域袁易导致土壤耕层中生物多样性减少袁不利于耕层环境的改善[4]功率机械作业袁以增加土壤耕层遥深今度后袁袁不应断大提力推高进黑大土区有效养分的供给量遥3长春地区黑土地保护面临的问题3.1农民治理黑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袁农民自觉实施黑土地治理的积极性不高遥黑土地保护投入大袁农民短期内见不到明显效益袁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袁重化肥尧轻农肥袁绿色发展理念尚未真正树立遥农民对黑土地保护意愿不强袁黑土地上风蚀尧水蚀现象普遍存在袁荒地尧湿地过分开垦和毁林种地等均加剧了黑土层流失遥3.2黑土地保护资金不足国家资金只落实部分县袁而且涉及面积比较小遥另外袁地方财政部门很少建立黑土地保护专项资金袁仅仅依靠国家和省级的部分补贴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遥3.3黑土地保护技术存在弊端虽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先进且进展顺利袁但是配方肥的质量参差不齐袁导致其施用效果不甚理想袁施肥量与施肥质量的问题有待解决遥受气候因素袁尤其是温度尧水分的影响袁秸秆还田之后腐蚀进度慢尧耗时比较长袁个别还会严重影响田间正常管理遥特别是玉米田袁秸秆还田缓慢给田间作业带来困难袁并且改良土壤尧增加土壤养分及有机质的效果难以在当年体现遥机械收获田秸秆离田多为机械打包后离田袁打包过程中会夹带部分表层优质土壤袁造成黑土地土壤人为流失遥3.4土地分散经营限制黑土地保护机械操作实施黑土地综合保护治理的农机具不配套袁大功率拖拉机和配套机具比较少袁耕翻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圆园21年第22期持续发展袁必须要在减量化尧无害化基础上利用肥料遥业和科研机构研发优质农用肥料遥这就要求我们生产可再生肥料袁避免土壤超负荷运作6参考文献导致肥力下降袁同时优化产业结构袁从而实现增产尧减负遥因此袁尽管技术和成本等因素制约了可再生肥料[1]版姜美怡冤袁2015.生物渊10肥冤院的26-27.昨天尧今天尧明天[J].农村窑农业窑农民渊B的应用和发展袁但是袁随着科技发展袁其发景前景仍非[2]常乐观袁且诸多问题和不足也将会得到解决遥状王[J].粉莲内袁蒙古苏利农业科技民袁王萍袁袁2010等.生物袁38渊肥6冤院料74-75.在国内外的研究现就研发力度而言袁国家将加大力度完善微生物肥[3]王析菀婷[J].农袁村邓毅书实用技术.微生物袁2018肥渊料7冤院在农业31-35.生产应用中的困境探料的相关政策袁加强与高校尧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袁[4]筛选出合格的芽孢杆菌加以利用袁并加强技术攻关袁业科学刘健.微院生物袁2000.肥料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D].北京院中国农提供稳定可靠的微生物菌株曰与此同时袁进一步改进[5]工厂工艺流程袁使用性质稳定的保护剂或者新型材料作用张清[C]//敏袁刘曼中国袁农业周湘婷生态.微环境生物保肥护料协在会土壤生态.首届全国修农业环境复中的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院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进行生产运输袁并通过研发现代发酵工程和先进设会袁2005院2.备袁解决菌体易灭活的问题袁降低生产成本遥[6]对于国内市场来说袁企业只有保证生产菌株的数作用张清[J].敏袁农业环境科学学刘曼袁周湘婷.微报生物袁2006肥袁料25在渊增土壤生态刊1冤院283-284.修复中的量和纯度袁才能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袁在市场中占据[7]有利地位从而获得最大收益遥因此袁企业要建立一套growthGROBELAKA袁NAPORAA完善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袁杜绝生产劣质微生物肥料袁保证产品品质曰政府机构也应加强监管袁加强产品[8]growth[J].Ecological-promotingrhizobacteria袁KACPRZAKEngineering袁2015渊PGPRM.Usingplant袁冤toimproveplantactRUZZIasbiostimulantsM袁AROCAR.Plantinhorticulture[J].Scientiagrowth-promoting84院22-28.Horticulturaerhizobacteria和技术的引进尧管理遥国外对相关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已十分广泛袁在[9]2015TAN袁Z196Y院124-134.袁场开拓的同时袁也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袁提高农sp.作物产量袁向周边国家出口农产品袁以推动国内外企Internationalnov.袁isolated袁KANFJournalfromL袁PENGofaridSystematicandGX袁semi-aridetal.RhizobiumandEvolutionaryregionsyanglingense国内市inChina[J].biology袁2001袁51渊3冤院909-914.Micro-渊上接第141页冤应加大相关技术的推广和补贴力度袁但是受财政资环10.12开展亿元袁最终遥实现以3提年高为和一改周善期黑袁实现土肥全力覆盖的目袁标以遥后再循金限制袁当前黑土地保护专项技术补贴资金一般只5参考文献有国家和省级财政提供支持袁地市级和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很少袁不少县级财政投入更是空白遥为此袁希望[1]韩晓学袁2018增袁袁李38娜渊7.中冤院国1032-1041.东北黑土地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政府部门加大黑土地专项技术补贴预算袁提高技术贡[2]张献率遥今后应不断强化测土配方尧秸秆还田尧深松深翻报新渊地荣球袁科学焦洁钰版冤袁.黑2020土形成袁50与渊2演冤院化553-568.研究现状[J].吉林大学学等技术的资金支持袁提高相关技术覆盖率遥其中院每年[3]水王土保玉玺持袁解科技运杰情袁报王袁萍2002.东渊北3冤院黑27-29.

篇四:黑土地保护调查方案项目

  

  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的要求,组织实施好X年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按照省里的工作部署,X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服务机制,在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对黑土地实施战略性、持久性保护,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力争到X年,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从X年开始,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全面推进黑土地保护,实现典型黑土区域的全覆盖。

  二、试点目标

  力争用3年时间,使试点区域内种植制度更加合理,耕地质量稳步提升,保护机制不断完善,加快建成一批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良好、设施配套、产能稳定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具体目标上,到X年,试点县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比X年提高0.5个等级以上;示范区耕地质量平均比X年提高1个等级以上;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比X年提高3%以上;示范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比X年提高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7%

  以上;土壤物理结构改善,化学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土壤养分趋向平衡,土壤健康指标安全,微生物群系不断恢复;黑土耕地耕层厚度达到30厘米以上;土壤pH值稳定在6-7.5;农田生态涵养能力不断提升,产地环境更加清洁,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到X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2%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三、实施地点

  X年,项目实施地点落实在交通便利,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工作进展顺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的X、X、X、X、X、X、X、X、X、X、X十一个乡镇,落实项目面积20万亩。

  四、重点任务

  (一)探索构建黑土地保护组织方式。建立中央统筹、省级负责、县级实施的工作机制,将黑土地保护上升为政府行为,压实到县(市)、细化到乡镇、分解到田块。建立主体参与、示范带动、连片推进的实施机制,依托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集中连片开展治理修复。建立定期调度、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的监督机制,确保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取得实效。

  (二)集成组装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重的原则,立足本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统筹土、肥、水、种及栽培、植保等生产要素,形成用地养地结合、生产生态兼顾的种植制度、耕作制度、施肥制度和灌溉制度。以解决“土变瘦了、土变硬了、土变薄

  了”等问题为导向,围绕有机肥施用、肥沃耕层构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土壤侵蚀治理、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以机械为载体,集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的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

  (三)创新完善黑土地保护服务机制。采取第三方服务等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积造施用、统筹统配、精准施肥、种肥同播服务。落实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要求,探索建立黑土地保护奖补措施,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补贴、贷款贴息以及设立引导性基金,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黑土地保护工作。

  (四)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集中打造一批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展示技术模式,探索运行机制。X市作为新增试点县示范区面积20万亩。建设1个万亩示范区。3个千亩示范区。示范区做到“四有”:有主推技术、有实施主体、有责任领导、有包片专家。同时,设立醒目标识牌,并将实施范围标注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强化责任监督,扩大宣传效果。

  (五)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综合考虑种植结构、土壤类型等因素,作为新增项目县,建设10个监测点。同时,在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结合相关工作开展土壤样品采集,在项目实施前、后,依据《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组织调查监测,收集数据信息,编制监测报告,为科学评估试点成效提供基础支撑。

  五、试点内容及规模

篇五:黑土地保护调查方案项目

  

  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

  监测方案

  按照省农机推广、省植检植保站《关于做好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防控工作的通知》(x号)文件精神,现制定此方案,望各应用基地县农机推广、植检植保部门联合搞好此项监测、记录、分析和指导工作。

  一、监测目的掌握保护性耕作玉米、大豆等作物杂草发生种类、危害情况,为制定防除策略、开展科学除草提供数据支撑。

  二、监测范围

  1.调查作物。玉米、大豆等作物。

  2.调查地点。全省58个保护性耕作应用监测基地的玉米、大豆种植区。

  3.调查要求。以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为单位,每个测试基地针对玉米或大豆,进行杂草种类和草害等级调查监测,调查记载杂草种类与发生密度,同时分别用“三层三级目测法”估测杂草危害情况。

  三、监测时间

  6月份,茎叶除草前进行一次杂草数量和种类实测;8月份,针对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基本定型、杂草种类齐全、杂草花果期进行一次草害估测危害调查(若无草害发生,则不需此次调查)。

  四、监测方法

  1.采取“五点法”监测。采取五点法记载样框内全部杂草的种类及数量(禾本科以杂草茎秆数为单位,其他科以杂草株数为单位计算田间杂草数量),并将其填入田间记载表(见附件1),计算平均密度、频度和多度,并将其填入调查统计表(见附件2)。

  调查的样方框统一为0.25m,即边长为0.5m的正方形框(可将两根50cm长、10mm粗的铅丝或铁线围成)。

  2.调查统计方法

  密度:单位面积内某一种杂草的株数。

  D?22NS

  2式中:D-密度(株/m);N-杂草株数;S-调查面积(m)。

  频度:某一种杂草出现的田块数占总调查田块数的百分比。

  n?YiF?n?100%

  式中:F-频度(%);n-调查田块数;Yi-某一种杂草在调查田块i中出现与否,出现记为1,未出现则记为0。

  多度:某一种杂草总株数占调查各种杂草总株数的百分比。

  多度?%??某种杂草总株数?100%

  各种杂草总株数3.杂草危害情况调查

  杂草危害情况调查,是指对已经过防治农田的杂草实际危害情况进行调查,采用“三层三级目测调查法”调查主要种类杂草的危害等级(见表1),并将其填入杂草危害调查表(见附件3、4)。

  表1“三层三级”

  草害调查法

  危害程度

  盖度%层次

  杂草与作物高度相当或高于作物

  杂草高度占作物高度的1/2以上

  杂草高度不及作物高度的1/2<10%<15%<20%10-20%15%-30%20%-40%>20%>30%>40%一级(轻)

  二级(中)

  三级(重)

  注:盖度是杂草地上部分在地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数。

  4.取样要求。一是随机性。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干扰,随机取样。二是代表性。调查的田块须能代表当地生产水平和耕作、栽培方式。三是准确性。能准确反映当地杂草种类、分布和危害情况。

  附件1农田杂草不同种类田间记载表

  调查地点:

  调查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作物名称:

  作物栽培方式:

  作物生育期:

  序号

  123456附件2杂草名称

  样方内杂草数量(株/0.25m2)

  备注

  农田杂草不同种类调查统计表

  调查地点:

  调查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作物名称:

  作物栽培方式:

  作物生育期:

  杂草名称

  平均密度

  (株/m2)

  频度(%)

  多度(%)

  备注

  附件3农田杂草不同种类危害严重度调查表(三层三级法)

  (请一律在相应栏内打“√”)

  调查地点:

  调查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作物名称:

  作物栽培方式:

  作物生育期:

  田块

  序号

  杂草名称

  杂草群落

  杂草群落

  杂草群落

  杂草群落

  有发生打

  “√”

  发生程度

  轻(I级)

  中(II级)

  重(III级)

  备注

  附件4农田杂草不同种类危害严重度调查汇总表(三层三级法)

  调查地点:

  调查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作物名称:

  作物栽培方式:

  作物生育期:

  杂草名称

  调查田块数

  不同危害等级田块比例(%)

  轻(I级)

  中(II级)

  重(III级)

  备注

篇六:黑土地保护调查方案项目篇七:黑土地保护调查方案项目

  

  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技术流程及项目设置

  1.引言

  黑土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土壤类型,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黑土地资源,进行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详细描述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的技术流程及项目设置的步骤和流程,以确保流程清晰且实用。

  2.技术流程

  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的技术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1确定调查区域

  首先需要确定调查的区域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黑土地分布区域。

  2.2制定调查方案

  在确定调查区域后,需要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步骤等。调查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野外调查

  野外调查是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的核心环节。在野外调查中,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地表基质样品采集:根据事先设计的采样密度和样品数量,选择典型的地点进行地表基质样品的采集。采样时要注意避免人为干扰,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地表基质性质测试:对采集到的地表基质样品进行性质测试,包括土壤类型、质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指标的测定。测试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地表基质空间分布调查:通过野外调查,了解地表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厚度、颜色、纹理等。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辅助调查和分析。

  2.4数据整理与分析

  野外调查结束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样品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样品编号、采样地点、测试结果等。可以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地表基质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可以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

  2.5报告撰写与提交

  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并提交给相关单位或部门。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目的、范围、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以便后续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工作。

  3.项目设置的步骤和流程

  为了确保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以下步骤和流程:

  3.1项目立项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的项目立项,明确调查的目标和任务。

  3.2制定调查计划

  根据项目立项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的区域范围、调查的目的和方法、调查的时间和人员安排等。

  3.3调查准备

  根据调查计划,进行调查准备工作,包括采购调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组织培训人员等。

  3.4野外调查

  按照技术流程中的步骤,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包括地表基质样品的采集、性质测试和空间分布调查等。

  3.5数据整理与分析

  根据野外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得出相应的统计指标和结论。

  3.6报告撰写与提交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并提交给相关单位或部门。

  结论

  通过以上的技术流程及项目设置的步骤和流程,可以确保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施调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调查效果。调查结果将为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篇八:黑土地保护调查方案项目

  

  黑土地保护项目审计总体审计思路

  黑土地保护项目审计是针对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黑土地保护项目展开的一项审计活动,旨在对该项目的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效益和风险管控情况进行审查,以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保护黑土地资源。

  总体审计思路如下:

  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机构应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了解审计任务的概况、核心内容、关键重点,发现审计范围内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后续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2.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审计机构应收集与黑土地保护项目相关的各类资料和信息,如法律、政策、规划、方案、报告、经费收支台账等,对资料进行仔细梳理和综合分析,确保审计依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审计机构应深入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收集、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信息,了解基础情况、项目实施情况、政策宣传与落实情况、扶贫对象受益情况,查验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和风险。

  4.分析和评估审计发现:审计机构应对审计发现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评估和分析,为下一步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作出准备。

  5.编写审计报告:审计机构应根据分析和评估结果,编写审计报告,对审计过程和结果作出总结,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为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篇九:黑土地保护调查方案项目

  

  黑土地保护工程方案

  一、项目背景

  黑土地是我国最珍贵的土地资源之一,具有土层厚、肥力高、透气性好等优良特性,对于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黑土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主要原因包括过度耕种、水土流失、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为了保护黑土地资源,改善土地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工程措施。

  二、工程目标

  本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护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土地生产环境,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性,达到以下目标:1.减缓土地复垦速度,使黑土地得到保护和恢复;

  2.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保肥性和肥力;

  3.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经营性;

  4.降低对土地的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5.愿意把土地清理成黑土壤;

  三、工程措施

  1.土地利用和规划

  建立健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黑土地资源实行严格的保护。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严格控制用地总量和建设用地增长速度,保障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建设植被覆盖工程,营造成熟的农田防护林带,减缓土地水土流失速度,提高土地水肥利用效率,保护黑土地资源。

  3.施肥与农药管理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采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和农药,减少对土地的污染,降低对土地资源的损害。

  4.科技支撑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黑土地资源的科研和技术支持,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促进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5.宣传和教育

  开展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农民的黑土地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农民的土地保护水平,为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工程进度

  本项目采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根据工程规划和资金、技术情况,分为前期准备、实施阶段和验收阶段。具体措施和进度如下:

  1.前期准备阶段(1年):完成黑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黑土地保护工程方案,确定工程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5年):分步实施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工程措施,包括土地规划、水土保持、施肥与农药管理等,逐步提高黑土地资源的保护水平。

  3.验收阶段(2年):对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验收,总结经验和成效,形成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体系。

  五、工程投资

  本工程总投资约为100亿元人民币,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支持、土地资源开发补偿和社会资本投资,具体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土地规划和管理:约1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

  2.水土保持工程:约3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实施退耕还林、建设植被覆盖工程等。

  3.施肥与农药管理:约2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推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的发展和推广。

  4.科技支撑:约2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研发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5.宣传和教育:约1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开展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宣传和教育活动。

  六、工程效益

  完成本项目后,预期将实现以下效益:

  1.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黑土地资源退化速度得到明显减缓;

  2.农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地肥力和肥力得到提高;

  3.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4.农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收益得到提高;

  5.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改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风险分析

  此工程有一定的风险。主要风险包括资金不足、技术难题、监督管理不力等。为了降低这些风险,需要加强项目管理,优化工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资金使用。

  八、总结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和利用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环境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关心和支持,共同促进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推荐访问:黑土地保护调查方案项目 保护 调查 方案